常熟興福寺游玩攻略 游常熟必游興福寺
清晨入古寺,初日照高林。竹徑通幽處,禪房花木深。山光悅鳥性,潭影空人心。萬籟此都寂,但余鐘磬音。
《唐詩三百首》中的《題破山寺后禪院》,為唐代著名詩人少府常建所作,膾炙人口,廣為流傳。破山寺,即今天興福禪寺,位于江蘇省常熟市虞山北麓,為南朝齊時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捨宅為寺,初名大慈寺。梁大同三年,改名興福寺,為“南朝四百八十寺”之一,華嚴(yán)本山業(yè)林。
興福寺山門前有一溪,流水潺潺,終年不枯,即為破龍澗。相傳唐貞觀年間,曾有黑白二龍在此交勇,沖澗成溪,遂成破澗,故得其名,而該寺亦曾名“破山寺”。
入山門,抬頭即見天王殿,上有匾額橫書“無上法門”四字,而非“天王殿”,其中之意頗耐人尋味。
天王殿后為大雄寶殿,亦稱三佛殿,殿內(nèi)供奉釋迦牟尼佛、藥師佛和阿彌陀佛,金身趺坐,妙相莊嚴(yán)。
大殿東西兩壁塑十八羅漢,形神各異,金裝塑身,栩栩如生;佛像背壁背面是南海觀音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彩塑雕刻精美,身姿靈動,眉眼傳神,色彩斑斕。
在大殿內(nèi)右后部,有巨石一塊,凸出地面,相傳為建廟時所留,筋紋縱橫,左看像興,右看似福,故名興福石,據(jù)說“興福寺”之名亦得之于此。
過大雄寶殿,后有玉佛樓一座,依山而建,樓前屋脊鱗次,古木婆娑,樓后山勢陡峭,竹茂林深。
▲華嚴(yán)戒壇
▲“潭影空人心”的空心潭
▲空心潭北面的空心亭
▲竹香泉
(位于空心亭北)
▲天王殿東側(cè)的白蓮池
(每年盛夏,池中有千葉重萼白蓮,芳色異常,池旁一株白玉蘭樹斜伸入池,與蓮葉相映成趣。)
▲白蓮池邊的救虎閣
▲米碑亭
(亭中立唐代詩人常建《題破山寺后禪院》詩碑。清代乾隆年間,邑人言如泗守襄陽郡,得“宋四家”之一米芾書寫的此詩真跡,帶回故鄉(xiāng),請石刻名匠穆大展刻碑立于寺中,此碑集唐詩、宋書、清刻于一體,人稱為“三絕”碑。)
▲“禪房花木深”
西院
遺跡
大雄寶殿西側(cè),過“無漏泉”,有竹徑,通回廊,晚清重臣翁同龢手書“通幽”二字,鐫刻于壁間,即“竹徑通幽處”。
▲無漏泉
(位于大雄寶殿右前側(cè))
▲“曲徑通幽處”的通幽
(晚清重臣翁同龢手書)
▲君子泉
(位于“通幽”過回廊右側(cè)巖下)
▲放生池
▲團(tuán)瓢
(放生池畔石舫內(nèi)設(shè)團(tuán)瓢,為古時高僧閉關(guān)靜修之處)
▲錽亭
(位于放生池北岸)
▲財神殿
▲圓通殿
▲對月談經(jīng) 玉兔聞法
(位于財神殿南側(cè))
▲羅漢泉
(位于對月談經(jīng)亭前)
后院
遺跡
后院即云棲塔院,位于寺北,可從玉佛樓右側(cè)小門進(jìn)入或從圓通殿左側(cè)“云棲塔院”臺階拾級而上,竹林深處,即為興福寺后院。因后院辟有該寺高僧圓寂歸葬之所,故游客稀少,此處存印心石屋、日照亭及興福寺塔林等遺跡。
▲印心石屋
▲日照亭
▲塔林
(寺內(nèi)高僧圓寂安葬之所)
文化
遺跡
破山多巨木,夭矯蚪龍姿。扶疏籠翠幔,瓔珞四面垂。
這是南宋高宗時詩人陸鉞題詠破山風(fēng)景之幽邃勝境,描繪千百年來,破山至今古木參天,虬龍盤日,濃蔭蔽空,感嘆禪語鐘磬,佛音遠(yuǎn)播,香火相繼,青煙裊裊,空門法界的破山世外天地!
老馬時垂耳,靈犀自徹天。
解脫門開誰肯入,浮生夢覺自知歸。
此處山林幽寂,初心潭影空明。
山中藏古寺,門外盡勞人。
閑暇時光,不妨去江南常熟逛逛,來興福寺走走,在“竹徑通幽處”,一杯香茗,一碗素面,靜聽梵音,默讀楹聯(lián),或許你不僅有“潭影空人心”之收獲,也會生出“寺中半日,空明一生”之感嘆!
游常熟,必游興福寺,歡迎常來常熟,常來興福!
圖文原創(chuàng),未經(jīng)授權(quán),請勿引用
往期圖文,點擊跳轉(zhuǎn):
↓↓↓
江南姚家 | 四百年來好顏色
老銀收藏 | 如孤芳自賞,那又何妨?
常熟老銀樓(十四)常熟“石泳泰”銀樓
晚清民國江南民俗銀飾(十二)花錢篇
常熟那些事兒!(二)虞光中學(xué)
圖文皆原創(chuàng),歡迎轉(zhuǎn)發(fā),如需轉(zhuǎn)載,請與后臺聯(lián)系!
點擊下方“閱讀原文”了解更多圖文
專業(yè)提供
公司年會、獎勵旅游、年假旅游、休閑聚會
讓您的會議更加體面,更多互動,更有新意!
長按“識別二維碼”
旅游咨詢一:13277724168 果果
旅游咨詢二:13277764168 莉莉
旅游咨詢?nèi)?/strong>:13277784168 東哥
公司團(tuán)體咨詢:18077191998 謝經(jīng)理
經(jīng)營許可證號:L-GX-CJ00034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