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介紹的是文化中的中道。關(guān)于同名或類似名的其它條目描述,請見“中道”。
中道是一種極求完善之學(xué)說,是文化中的一個基本理念。一種觀點認為“”亦由“中道”而名。中指的是對于事物道理的追求以及習(xí)得道理之后的存養(yǎng)。
孔子曰:“舜其大知也與!執(zhí)其兩端,用其中于民,其所以為舜乎!”《中庸》:“喜怒哀樂之未發(fā)謂之中”,“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?!鼻笾械?,要避免“過于”和“不及”。張其昀論中道,析“中”五義:一中正,二中和,三中庸,四中行,五時中。
孔子指出,中是君子所具有的德行,1大部分人不能秉持中道。2中表現(xiàn)在對理的不懈追求以及堅持上。3因為擔心因無知而不能遵循應(yīng)該遵循的道理,秉持中道的人,對于未知的事物抱有恐懼,小心翼翼,唯恐偏離了中。4平時時刻堅守中道,一個人獨處時也堅守中道,不因無人知曉而為所欲為。叫做慎獨。5
顏回在儒家觀念中是執(zhí)守中道的人??鬃臃Q贊他以中庸之道行事,了解了一件事物的“善”之后就會努力不忘。6
參考
- 中庸之道
注釋
- ^ 《中庸》仲尼曰:“君子中庸,小人反中庸?!?/span>
- ^ 《中庸》子曰:“中庸其至矣乎!民鮮能久矣!
- ^ 朱熹《中庸章句》人物之生,因各得其所賦之理,以為健順五常之德,所謂性也。。。。。。。。中節(jié)之中,去聲。喜、怒、哀、樂,情也。其未發(fā),則性也,無所偏倚,故謂之中。
- ^ 《中庸》道也者,不可須臾離也,可離非道也。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懼乎其所不聞。莫見乎隱,莫顯乎微,故君子慎其獨也。
- ^ 鄭玄《禮記正義》慎獨者,慎其間居之所為。小人于隱者,動作言語,自以為不見睹,不見聞,則必肆盡其情也。若有占聽之者,是為顯見,甚于眾人之中為之。
- ^ 朱熹《中庸章句》顏子蓋真知之,故能擇能守如此,此行之所以無過不及,而道之所以明也。
參考鏈接
- 中道 (《中華百科全書》)
專業(yè)提供
公司年會、獎勵旅游、年假旅游、休閑聚會
讓您的會議更加體面,更多互動,更有新意!
長按“識別二維碼”
旅游咨詢一:13277724168 果果
旅游咨詢二:13277764168 莉莉
旅游咨詢?nèi)?/strong>:13277784168 東哥
公司團體咨詢:18077191998 謝經(jīng)理
經(jīng)營許可證號:L-GX-CJ00034
評論